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就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标方向和基本原则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教育观念,主动抢抓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学校内涵提升的自主选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增强办学活力,推动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高等医科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明确学校作为“教学型大学”、“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内涵发展为主线,加强整体谋划,用统筹兼顾办法推进改革,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尊重基层首创,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改革意识,鼓励师生积极尝试,大胆突破,保护师生改革积极性,不断增强改革的自觉性、紧迫性、坚定性。
3.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理念。坚持“为国家育人才,为大众谋健康”的办学宗旨,坚持和弘扬“明德、仁爱、博学、至善”的校训,努力培养“医德(品德)高尚,医术(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二、改革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4.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大学章程建设为契机,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审议、评价、咨询、监督作用和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加强学生权益保障、民主管理与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建设,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深化校务公开,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5.改革教学管理体制。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健全教育教学管理标准体系,逐步建立院(系、部)年度教学基本状态和教学管理考核数据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年度发布制度。
6.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岗位管理与聘用制改革相结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分层负责、逐级聘任、合理分流的管理模式。按照“严格标准、择优推荐、教学中心、重视科研”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办法,建立科学、稳定、规范、公开、透明的职称评定标准,扩大二级学院在职称评聘中的职责和权限。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业绩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使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制定《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规范、细化、完善教学工作考核指标,确实做到教师以量计酬、以质取酬、优绩优酬,考核结论作为教师评优、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津贴和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7.改革经费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新办专业经费和教育研究专项经费投入,确保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经费。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专项经费。到2018年,陆续投入2亿元,用于教学基本建设。未来3年,争取每年投入5000万元,建设重点教学平台。确保完成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生命科学馆、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生物医药教学科研平台、老年康复中心、惠普软件与智慧医疗创新平台等教学科研服务共享平台建设。
三、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塑造
8.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强化通识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作用,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拓展第二课堂功能,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9.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修订完善大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创业、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奖学助学、特殊群体等工作机制,提升学生工作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改革完善班主任制度,建立年轻教师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制度,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和兼职班主任制度,健全“严格选拔、规范管理、系统培养、职业发展”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10.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地域文化与传统医学文化的协同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大力弘扬传承校训校风,进一步加强“德医双馨”教育,提升“大爱讲堂”、“高峰论坛”、“名师名家讲坛”等系列文化活动品牌。修订完善《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育应用型人才
1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全面实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进一步明确医学教育在学校发展战略中的目标和定位,不断强化临床医学专业的传统优势。依托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计划”和“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圣地卓越医师班”教学改革试点,以临床医学专业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创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计划,加强省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预防医学专业)项目建设,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确保2015年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1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重视人文素质培养,注重能力素质锻炼和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养成;进一步明确专业核心教育内容,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积极构建“分流培养、模块教学、学分制管理”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按照行业对人才岗位胜任力的要求,积极吸纳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形成行业和用人单位广泛参与和反馈质量信息的多方联动培养机制。
1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制定以专业为基础的精品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健康人格养成与科学知识渗透、医学人文精神与科学思想交融,不断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互渗透与融合;完善基础实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相互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升级验收计划,以临床医学专业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参与山东省精品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加入国家医学慕课联盟和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加强精品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扶持特色自编教材出版,推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电子教材的应用,完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14.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制定《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多元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重点推广以问题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以案例为中心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录播展示平台、视频互动平台、移动版校园云服务平台和有线无线一体化)和应用平台(教育云数据中心、智慧型应用平台、一体化数字化综合教学支撑环境、基础医学教学资源平台)。加大网络课程质量和规模建设力度,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师生教学云空间,以“大数据”的概念,信息化手段,推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推动教师教学理念与模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改革。
15.构建学生学业全过程评定体系。制定《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工作实施办法》,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基础、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结合的学生学业全过程评定体系。注重学业考核与执业考核的有机衔接,在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精神医学与精神卫生方向)、护理学和口腔医学等医学类专业逐步实施三段式综合考试。
16.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学分制实施意见》及其系列配套制度,改革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完善选课制度,完善学生依据专业兴趣自主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工作机制;建立导向机制,鼓励学生修读第二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学生学业预警制度。
17.加强体育美育工作。制定《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和重要内容,积极创新体育美育工作,探索体育美育教学新模式。适时建立体育艺术教学部,增设体育、艺术、美学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8.重视继续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质量,落实上级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站点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质量监控,优化培养方案,达到质量、规模、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优化专业建构,培育专业特色和优势
19.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学校五年专业发展建设规划,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建立专业监测信息档案,稳定专业规模,突出内涵建设,构建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专业体系。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新上、提升、巩固、改造、淘汰”的原则,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提升竞争优势,培育专业特色。
20.加强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特色发展为引领,按照“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强化优势,彰显特色,引领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加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新上专业建设。进一步巩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精神医学与精神卫生方向)等医学类专业的传统优势地位;依托山东省专业发展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精神医学与精神卫生方向)和精神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优势学科群,将精神医学专业建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业;加大法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力度,尽快形成专业特色与亮点;积极培育和加强老年医学、医学康复专业;打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等产学研结合的校企联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实施专业负责人制。
六、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1.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模块、多层次的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重。加大实验室、技能培训中心开放力度,实施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建设国内一流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强化学生临床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
22.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科学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稳步发展与学校学科专业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参与省内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联盟;以与济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美国惠普公司、济宁辰欣药业、复旦大学等深度合作为契机,依托附属医院等教学基地,构建学校、政府、企业和学生利益共同体,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多维互动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意识、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学生见习、实习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实习与考研的矛盾。加强对教学实践基地的指导和培训,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管理人员,提升广大医务人员教学意识和带教水平,提高见习、实习质量。
23.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管理机制。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学分制实施方案中,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力度。通过有效组织大学生参与导师科研活动、课外创新计划、创业项目训练、学术竞赛、社会实践等,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多种路径,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和完善《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方案》、《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十年提升计划》。
七、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2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根据以学生为本、以学习和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教学质量领导和组织保障体系,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建立教学质量目标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与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资源保障体系,加强教学环节及院(系、部)质量监控,完善督教、督学、督管、监测“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督导运行机制;加强教学信息分析与反馈应用,促进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25.建立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建立教学质量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构建学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和毕业生社会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和工作流程,积极开展由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家长、学生等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完善学校教学状态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校、院(系、部)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八、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改革选人用人机制
2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为先,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大力弘扬崇尚高尚师德的良好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决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将师德建设作为院(系、部)办学质量和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27.建立长效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原则,建立选人用人长效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制定“1360人才工程”管理办法,实施“泰山学者培育计划”、“百名博士引进培养计划”等;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健全人才考核机制。
28.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坚持人才培养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按照构建定位准确、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各类教师培养目标,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质量和任教能力的指导和考核,切实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指导作用。鼓励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教学团队,进一步激发教学团队活力。积极培育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九、突出重点建设,提升科研促教学能力
29.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全力打造精神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优势学科群,力争3-5年内建成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多学科交融、全国一流的学科群。积极推进校际、校企、校所、校地深度合作,不断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山东省出生缺陷研究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与济宁市政府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的“生命医学联合实验室”、高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司法鉴定中心和国家生物样本库分库等科研平台的建设发展。积极筹建“院士工作站”。力争用4年时间把以上平台建成在省内有重大影响,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
30.提高科研团队和科技创新水平。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不断整合人才、学科、科研资源,力争3-5年内组建一批高层次科研创新和学术团队。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争取承担上级重大科研项目。建立校内科技成果报告信息发布制度。
31.加强教学研究和科研促教学工作。坚持把“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注重各级各类教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新模式,促进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的融合、科研基地与教学基地的融合、科研创新平台和教学平台的融合,推动科研成果、教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建立学生参与科研的工作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设立大学生科研课题,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十、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2.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探索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深入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结合、四证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大力推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以“复合导师制”为抓手,打造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平台。
33.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完善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开题报告、论文答辩、学位评定等制度。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建立研究生导师进退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十一、推进对外合作交流,增强开放办学活力
34.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积极探索校际、校地、校所、校企合作共建办学模式,加快与美国惠普等世界一流计算机和软件企业深度合作,在产业融合、课程开发、师资队伍能力提升、人才特色培养、专业共建、科技研发等方面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尽早形成亮点和特色。积极联手济宁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集群优势,参与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平台和孵化创业平台的共建共享,不断激发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的办学活力。
35.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和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开展合作与交流,支持和鼓励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在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加大本科教育教学的国际化实践,积极开展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项目。认真做好外籍特聘专家和教师引进、管理和使用,加强对留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度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努力将留学生教育办出特色。
3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整合学校资源,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医教研、产学研紧密结合,主动承担医疗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培训、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积极对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人才培训、科技研发、决策咨询、文化传承与创新、和谐社区建设等方面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日照校区老年健康产业项目组织实施。
十二、坚持“医教研”相结合,强化附属医院教学功能
37.加强附属医院内涵建设。坚持以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JCI认证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定位,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全面提升医院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根据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加快推进研究型、高水平教学型附属医院的建设步伐。
38.强化附属医院教学功能。充分发挥附属医院教育教学职能,健全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加强学科和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确保教学队伍稳定。成立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心,实施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高水平临床技能中心,从基本临床技能、专科临床技能、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三个方面,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不断提升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高标准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细则)》,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改革合力
39.加强组织领导。要统筹协调,上下结合,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强化责任,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校成立教育教学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改革的综合协调,指导调度,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和各院(系、部)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各院院长(系、部主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约束。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改革主体作用,有关改革措施要在教师中进行充分酝酿。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关改革措施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对改革的宣传宣讲和深入研讨,增强全体师生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0.要明确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保证改革有序推进。要上下联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细化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和流程,确定实施和完成时限,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一突破。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和韧劲,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全面落实。